看着堆成小山的回礼。
酸菜的清香混着野味的腥膻,酒香裹着辣椒的辛烈,在寒冷的清晨蒸腾出团团白汽。
就在这时,大队部的大喇叭突然响起了《喜盈门》,欢快的曲调把整个碾子山村都熏得醉醺醺的。
屋檐下的冰溜子“咔嚓”断了半截,正好砸在那坛高粱酒旁。
碎冰渣溅在坛身上,像撒了一把星星。
李毅突然想起自家老爹前世和他说的话:“这世上最金贵的,永远是人心换人心。”
前世的他不懂,现在他懂了
1985年2月8日,农历腊月十六!
清晨,碾子山村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李家门口的大榆树枝头的霜花在晨光中泛着银光。
李毅站在吉普车旁,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看着小王和吴双把最后一件行李塞放到副驾的位置上。
里头母亲张月红早晨起来烙的二十张糖饼,准备路上饿了吃,此时油纸包着的边角还透着温热。
“娘,毯子给您放后座了。”
李毅拉开车门,把一条崭新的羊毛毯铺在座椅上继续说道:“路上冷,盖着腿。”
张月红点了点头说道:“娘身上穿了厚棉裤,不冷!”
而父亲李山魁正在和村里的乡亲们道别,冯凯将一个小布袋子塞到了他的怀里,笑着说道:“里头装着些晒干的咕咕英,泡水喝,能治你的气短病(哮喘)。”
“山魁,多在京城待些天,别急着回来,家里有我们给你照看呢!”张同福叮嘱道。
“行呢”
此时村口渐渐聚满了人,大家都知道李山魁和张月红两口子要去京城过年,全都早早地过来和他们道别。
一番依依不舍之后,车子终于开动了,发动机的轰鸣打破了碾子山村晨间的寂静。
吉普车排气管喷出白汽,像匹蓄势待发的战马。
“嘀嘀”
随着小王按了两下喇叭,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而后吉普车向着村外驶去
目送吉普车驶出村口,李毅转身回屋,换上了那套深蓝色的中山装。今天黄立行和陈楚红要来青山县,他的去见一见他们两口子。
而就在李毅刚刚上车,村里的喇叭突然响起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熟悉的旋律,欢快的歌声随着晨风飘向远方。
李毅深吸一口熟悉的乡土气息,心情大好。
碾子山村的早晨,阳光正好
ps:感谢书友们的提醒,老沧忘了已经给村民们送过彩电了,现在修改一下,这次送的是收音机和电冰箱。
更何况村里的乡亲们也知道他不缺钱,所以回礼的东西全都是本地的特产,不值钱。
虽说如此,但李毅心里却对这些土特产特别的稀罕。
这不仅仅是乡亲们的一片心意,同时也是家乡的味道,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以后想家想爹娘的时候,炖上一只野鸡,喝上一口家乡的高粱酒,也能一解思乡之苦。
最后过来的是冯凯,只见他递给李毅一个小包裹,然后说道:“这里面是两件新棉袄,是你大娘和强子他娘亲手给你和小雪做的,絮棉袄最暖和。”
“谢谢叔”
李毅站在门口,看着堆成小山的回礼。
酸菜的清香混着野味的腥膻,酒香裹着辣椒的辛烈,在寒冷的清晨蒸腾出团团白汽。
就在这时,大队部的大喇叭突然响起了《喜盈门》,欢快的曲调把整个碾子山村都熏得醉醺醺的。
屋檐下的冰溜子“咔嚓”断了半截,正好砸在那坛高粱酒旁。
碎冰渣溅在坛身上,像撒了一把星星。
李毅突然想起自家老爹前世和他说的话:“这世上最金贵的,永远是人心换人心。”
前世的他不懂,现在他懂了
1985年2月8日,农历腊月十六!
清晨,碾子山村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李家门口的大榆树枝头的霜花在晨光中泛着银光。
李毅站在吉普车旁,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看着小王和吴双把最后一件行李塞放到副驾的位置上。
里头母亲张月红早晨起来烙的二十张糖饼,准备路上饿了吃,此时油纸包着的边角还透着温热。
“娘,毯子给您放后座了。”
李毅拉开车门,把一条崭新的羊毛毯铺在座椅上继续说道:“路上冷,盖着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