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78节(1 / 3)

冯烨怔怔一刻,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

“你这孩子,笑得傻里傻气的,脑瓜子怕是不够用,阿娘明天给你多煮两个鸡蛋当朝食。”冯氏说道。

两天后,冯烨提着他的木头宝剑,对冯氏说道:“阿娘,我长大后要去考武举,将来做大将军。”

“啥是武举?”阿娘只听说过科举,没有听过武举。

“科举里有文举,也有武举,武举要考练武,也能当秀才当举人,我喜欢练武,我要考武举。”冯烨说道。

这一世,他想在年轻时征战沙场,像那萧七少一样,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这是他前世无法实现的愿望。

以前,若是他听说谁家对光宗耀祖的要求就是修缮祖上留下的园子和房子,他一定会嗤之以鼻,甚至于怀疑这不是真的。

可是现在,他不觉得这有什么可笑的。

这一世,他要修缮冯园,修缮杭州的老宅子,还要想吃啥就吃啥,想穿啥就穿啥,想做啥就做啥。

次日,许先生又在学堂里见到了冯氏。冯氏带了一大篮子新鲜的蔬菜,上面还沾了露水,水灵灵的,看着就好吃。

“许先生,您是读书人,见过世面。我家阿烨想要考武举,我想请教您,武举难不难,我是担心阿烨考不上,会不开心。”

许先生一怔,好奇地问道:“冯烨想要考武举吗?”

“是啊,他在茶馆里听人说书,想来是那说书的人讲过武举,这几日阿烨有空就在家里舞刀弄剑,用功得紧。”冯氏说道。

“武举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不但要读书,还要练武,可若是让他自己在家里胡乱练那可不行,要给他找位师傅,正正经经地教他武技,我虽不会练武,可也知道,这习武是要从小时候练起,冯烨只有八岁,这个年纪正好可以开始练了。”

许先生把自己知道的全都说出来,他想了想,又道:“还有一件事,我要提前说与大嫂知道。俗话说穷文富武,这穷苦人家或许能出个寒门状元,可若是想要出个武状元,却比登天都难。别说是武状元,就是武秀才武举人也不容易。练武要拜师傅,还要买兵器,买马,买马具,更重要的是,还要让他吃得好长得壮,就这些可就是一笔不菲的银子。”

番外:醉里挑灯看剑(四)

几天后,县学的人又来到冯家谈租园子的事,这一次,冯氏一口答应下来,但是她有个条件,要把县学里的先生和学生们的吃饭和缝补也一并包下来。

“我儿子要练武,需要很多钱,你们若是不答应,那我就不租了。”冯氏很坚决。

县学的人好奇,问道:“令郎要练武吗?他还是个孩子啊,不读书了吗?”

“当然要读书,他只有八岁,正是学武的好年纪,他将来是要考武秀才的,嘘,你可不能当着他的面说,万一考不上,我儿子不开心了,我找你算帐。”

“不敢不敢,这是好事,令郎有乃父之风,一定能考上,一定能。”

县学的人回去一商量,便把这件事定了下来。

交阳还没有出过武秀才,既然冯家小郎有这样的志向,县里自是支持。

何况这冯家还有过一段公案,若是冯小郎做了武秀才,这也是佳话。

不久,许县丞亲自出面,请了牛家村的牛师傅来教冯烨练武。

牛师傅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和京城的萧驸马是同门,萧驸马身娇肉贵,回到京城尚公主去了,牛师傅则留在少林寺学了一身真功夫。后来还去京城给萧驸马做过三年保镖,去年家中大哥亡故,他回到交阳老家支应门庭。

牛师傅不只是收了冯烨一个,还有许德华和另外两位小郎。

冯烨是想要考武秀才,许德华和另外两位则是想强身健体。

因为一下子收了四个孩子,牛师傅的束修便也要得不高,冯氏租出一半园子,又包了学生们的饭食和缝补,虽然劳累,可是手头还有盈余,她要留着给冯烨置办马匹和兵器。

冯烨很乖巧,习武更加刻苦,读书也更加用功,有空闲时,他就帮阿娘浇菜喂鸡,还帮着阿娘去给县学里的学生们送饭送衣。

他练武也有天份,没过多久,牛师傅便夸他是练武的材料,好好练下去,一定能有出息。

转眼三年过去了,跟着牛师傅练武的孩子已经换过几轮,很多孩子要么不想吃苦,要么学了一招半式便觉得自己已是高手可以独步天下,一直跟着牛师傅练武的,就只有冯烨和许德华。

这一天,许德华告诉冯烨:“我弟弟也要来牛师傅这里习武了,他太调皮,阿娘说要让牛师傅好好管管他。”

冯烨笑道:“好啊,每天扎一个时辰马步,看他还怎么皮。”

他们刚刚练武时,每天就是要扎一个时辰的马步,回到家里,扎到床上就睡着了,哪里还有力气淘气啊。

许德华的弟弟叫许德明,今年八岁,果然就如许德华所说,上窜下跳,灵活得像只小猴子。

许大先生和许大嫂送许德明过来,他们给牛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