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满唐华彩 第1224节(2 / 3)

世。

&esp;&esp;那边,三岁的刘禹锡抬起头来。

&esp;&esp;他听得众人都在念这首诗,忍不住张开嘴也参与了进来。

&esp;&esp;“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esp;&esp;这是好几年前就有的儿歌,白居易也会唱,忍不住跟着哼哼唧唧地唱了两句。

&esp;&esp;崔洞听了歌声,脑中忽然泛起一个想法。

&esp;&esp;那位神秘的顾炎武文章风格其实总让他觉得熟悉,且还会作诗。

&esp;&esp;“顾先生莫非用的是化名,他文章诗赋与陛下……”

&esp;&esp;因太过激动,崔洞没忍住便直接问了出来。

&esp;&esp;话到一半,他意识到不对,立即住嘴。

&esp;&esp;但人们已经听到了,且早有人像他这般有所察觉,遂全都滞愣住了。

&esp;&esp;论诗文造诣,恐怕当今天子才是大唐第一人。只是天子久不作诗,没想到竟是以这样的方式参与到今日的文会中来。

&esp;&esp;李白缺席的遗憾这才得以弥补,文人墨客们方觉不虚此行。

&esp;&esp;文会这便到了结束之时,七岁小儿赋诗成佳话,再加上疑似天子化名的顾先生千里寄诗述世事变迁,也只是为当今大唐的文华璀璨再添一缕光彩而已。

&esp;&esp;忽然,有人问道:“姚公,你拿了两张稿子,还有一张是什么?”

&esp;&esp;正要散场往抱月楼用饭的人们于是停下脚步,以期待的目光看向姚汝能。

&esp;&esp;“还有诗吗?”

&esp;&esp;“是什么诗?姚公快念来!”

&esp;&esp;姚汝能只好摆摆手,道:“这不是诗,棠戊先生往蔽社投稿的一份菜谱。”

&esp;&esp;“《新思报》竟还刊菜谱,往日却未见到。”

&esp;&esp;“往后便有了,朝廷鼓励种新作物,但这些果蔬如何吃、如何能好吃,其中大有文章。棠戊先生可谓是这方面的第一人,今日我不仅带了菜谱,还请崔公备了食材,稍后的宴上,诸君都能吃到。”

&esp;&esp;“好!好诗好酒配好菜,我等今日有口福了。”

&esp;&esp;“……”

&esp;&esp;长江浩瀚,夕阳在波浪上点缀出点点黄金,分外壮丽。

&esp;&esp;一叶扁舟随波逐流。

&esp;&esp;李白散着长发,立于舟上饮酒,任风吹动他的长袍。他已有三分醉态,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esp;&esp;不远处的江面上,不时能看到白鱀跃出,仿佛是他的朋友一般。

&esp;&esp;“太白先生!”

&esp;&esp;后方忽有一艘小船驶来,船上有人高喊不已,打扰了李白的兴致。

&esp;&esp;“太白先生,天色已晚,文会也结束了,阿郎邀你到抱月楼赴宴。”

&esp;&esp;“不去,不去。”

&esp;&esp;李白带着醉意摆手,悠悠然道:“我宁与白鱀共逐月。”

&esp;&esp;“可今夜的宴上有棠戊先生的新菜。”

&esp;&esp;“哦?棠戊?可是在报上那位杂家棠戊?”

&esp;&esp;李白来了兴趣,这才肯让对方把船撑过来。

&esp;&esp;他自然也看报纸,知道有个化名“棠戊”之人时不时会投些文章,各类都有,有时谈论如何让鸡生出更多的蛋,有时研究如何把鸡蛋作出螃蟹的味道,有时也会说些离经叛道的荒唐言论。

&esp;&esp;李白却觉得这人十分有见地,且挥洒自如,不拘一格,是他愿意结交的人。

&esp;&esp;“棠戊先生虽没来,但寄了菜谱,有好几样新菜,香辣干锅、沸腾鱼片、红烧土豆……”

&esp;&esp;“走!”

&esp;&esp;李白潇洒地一拂衣袖,径直答应了前往赴宴。

&esp;&esp;待到了抱月楼,众人听闻他来,皆感惊喜。

&esp;&esp;王昌龄自觉年岁已高,与好友是见一次少一次,听李白终于肯来,欣慰地连连抚须;韩愈更是两眼放光,目光锁在李白身上再也不肯移开;就连年纪尚小的白居易、刘禹锡也知诗仙的大名,咿咿呀呀地念叨着“是诗仙啊”。

&esp;&esp;李白先是与王昌龄打了招呼,之后就与杜有邻见礼。

&esp;&esp;他以前也讨好过权贵,如今高官重臣当过了,再回过头看那些往事,忽有种“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