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生产比较敏感,见状后便微笑道:“三原百姓倒是颇乐治业,那些窑炉都在烧制什么器物?”
毛世坚瞧着那些翻滚的烟气,神情中闪过一丝厌恶,垂首回答道:“这都是乡户礼佛、烧冶造像,每年开春元月,诸信徒家都会造像巡行,所以赶在年尾忙碌。”
行佛像之礼,李泰倒是知道。北魏后期祸国乱政的灵太后胡氏她爸爸胡国珍就是虔诚的佛教徒,八十岁的高龄都要徒步参加此礼,回家后就累得病倒,过不多久就死了。
可现在听到这件事,他心中却陡觉不妙,与柳敏对视一眼,各自眼中都有忧虑。
丢失的那一批物资,粮帛并诸杂类都是没有明显标识的,唯有那些收缴的金属佛像才算是确凿证据。可如果那些作案者趁着乡里铸造佛像之际,将那些器物重新熔铸,再想察辨追究那可就难了。
他将自己的忧虑道出后,毛世坚便连忙说道:“乡里能作盛大熔铸造像者只在几处,仆即刻便往走访查探,如果货入此乡,绝不会任由凭空消失!”
李泰闻言后便点了点头,又让柳敏讲述了一下他那分部人事的特征细节,然后避开柳敏,示意毛世坚与张石奴到近前来,低声吩咐道:“访查之余,再看看何处有铸造诸邪佛像的模范,订购几尊。”
霸府虽然毁禁淫祀,但眼下政策执行主要针对寺庙,下沉乡里还需要一段时间,乡里应该还有此类工艺。
李泰做事向来两手准备,能追查到真凶并追回失货当然最好,可若是不能,他也不能白跑一趟。旧的没了那就找新的,反正佛爷们阔的很,他也不挑,钱粮入袋那才是真实在。
第0191章 渐露端倪
在毛氏庄上驻营未久,李泰派往永安城的使者便赶了上来,并带来了一封建忠郡守王庆德的书信。
李泰拆开书信扫了一眼,嘴角顿时便泛起了一丝冷笑。
信中王庆德措辞很不客气,先是质问李泰既受行使之令、为何不让使员将书令入示郡府?接着又说即便他奉命巡视郑国渠,也没有道理入郡并在驻白鹿原。
综合起来就一句话,这里不欢迎你,赶紧滚蛋!
这两项质问倒也义正言辞、很有道理,行使书令本就是使员与地方官府接洽的重要凭证,若无此凭证,地方官府可以不作接待、乃至于直接拿捕。而郑国渠的干流距离白鹿原此地远在百十里开外,李泰行程再歪也的确溜达不到这里来。
可是李泰作为方自小人得志的霸府新贵,是来讲道理的吗?
看完这信,他也并不因为自己无理取闹而羞惭,只是觉得王庆德有点不懂事了。这种事大家含糊一下不就过去了么,你较真个屁啊?
人家辛威那么大个防城大都督,也没要验看我的使命书令,管了顿饭还送一笔生意。老子又不来吃你喝你的,过路歇歇脚不行?你大爷把贺六浑堵得没脾气就牛逼,老子还有长辈给冯太后暖床呢!
他直将这封信丢在一边,根本不把对方勒令自己限期离境的警告放在心上。
西魏忠直纯臣也有,但在这样的情景下,对方如此不假辞色,要么是做贼心虚、与案事有涉,要么是误以为自己是来给毛氏撑腰的而心怀不满。
真要两者皆不是,这王庆德当真就是一个忠公体国、一丝不苟的纯臣,大不了事后再道歉就是了,长了嘴干什么的?
反正就是不走,老子虽然不要脸,但你不能不给面子,一番训斥这么的有道理,我怎么下台?查实罪案就发生在建忠郡内的话,饶不了你!
毛世坚发动族人并亲善乡徒们于此境域周边察访,先将目标放在了比较好入手的佛像熔铸上,但一连过了两天,一直没有什么明显的线索发现,倒是搞回来几尊李泰打算用作栽赃的铜铸佛像。
至于建忠郡城那里,除了那一封书信,倒也没有进一步的举动。
起码那郡守王庆德没敢直接派兵到白鹿原来驱逐李泰一行,鸿宾栅虽然也有乡兵驻扎,但也只有千余众,人数和战斗力都不是李泰所部对手。
王庆德纵然心中不忿,也只能忍耐,可能已经跟长安朝廷和华州霸府打小报告了,但起码现在是管不到李泰。这不免让李泰越发感受到身为一个跋扈军头的快乐,老子真是发迹太晚了!
一直到了第三天傍晚,事情总算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名毛氏乡亲数日前在西面的孟侯原草市上访买到一匹价格低廉的病马,特征有点符合柳敏所言其部坐骑,毛世坚打听到这一消息后,即刻入户将马牵回。
“不错,这、这正是我家的马!既然出现此地,那所失踪的人物必然不远!”
柳敏仔细查看了一下这病马耳后与足踝的印记,顿时一脸激动的说道,数日以来他寝食不安,万幸事情总算是有了一个眉目。
毛世坚在一边指着这毛色黯淡、精神萎靡的马匹说道:“此马并非时疫劳病,而是被投喂了恶药毒草,腹泻痢血、惊厥不安并脱力难行。若是不得妙法缓解,很快就会消受至死。”
柳敏闻言后又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