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藏国 第398节(1 / 3)

李邺连连点头,不愧是军师,果然看得比自己更深透,他苦笑道:“我确实没有考虑这么多!”

“节度使,对方副将可是崔乾佑,军师是严庄,这两人可是拿下了潼关,以崔乾佑的奸诈,我觉得他更有可能使用虚实计渡江。”

“军师能具体说说吗?什么虚实计?”

“所谓虚实计就是东西两侧都部署了军队,你以为他会在西侧谷城县渡江,但他实际上却是在襄阳渡江,当你准备在襄阳全力阻击时,他忽然又从谷城县渡江,这就叫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李邺沉吟一下道:“我大概明白军师的意思,但他要实施虚实计,必须要掌握我们主力军的动向。”

“一点没错,这就是关键了,我们可以派斥候去探查敌军的动静,那为什么对方就不会派人来探查我们的动静?卑职始终认为,早就有探子潜伏在我们附近,观察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李邺点点头,“得把敌军的探子挖出来才行!”

“不!不需要,节度使完全不用去管探子在哪里,卑职有几个建议!”

李泌低声对李邺说了几句,李邺连连点头。

两天后,李邺又得到了准确情报,一支数万人的燕军队伍向西而去,三更时分,李邺也率领一万五千人悄悄离开军营,向西面赶去。

与此同时,三百多艘战船也离开襄阳,向西面驶去。

就在唐军大营西南方向三里外,有一片低缓的山岗,树木茂盛,站在山岗上可以远远眺望汉水。

几名黑衣人躲在山岗上,关注着远处的唐军大营,唐军大营防卫严密,他们无法靠近,只能远远观察。

这几人正是燕军探子,他们早在一个多月前便来到了襄阳,原本是在襄阳城内,但唐军在汉江南岸防御,迫使他们也不得不出城探查唐军的动静。

这时,两名手下奔回来道:“首领,发现了唐军动静,一万五六千大军离开军营,向西面而去,都是骑兵!”

另一名探子也道:“发现战船三百余艘也同样向西方驶去!”

探子首领点了点头,崔将军让他们发现唐军西去便立刻汇报,他当即写了一封情报,交给一名手下,“潜过江去,把情报交给崔将军!”

第620章 烈火焚江

燕军十万大军中当然也有水性极佳的士兵,只不过数量不多,又有江心洲的中转,这些士兵游过汉水完全不在话下。

天快时,传信燕军士兵游过了汉水,来到燕军大营,将情报交给崔乾佑。

崔乾佑接到情报大喜,立刻找到了安庆绪,安庆绪看完情报笑道:“将军安排一支探哨被对方抓到,还真是妙计,对方果然以为我们是要从谷城县渡江,主力被调过去了。”

崔乾佑微微笑道:“当我们突然从襄阳开始渡江时,李邺肯定会发现上当,会火速将西援的军队调回来,我们就索性从谷城县渡江。”

安庆绪愕然,“难道襄阳渡江是假的吗?”

“殿下,兵者,诡道也!这就叫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虚虚实实,关键是看唐军主力动向,东面和西面的虚实随时可以变化。”

严庄在一旁赞道:“这才是高明的战术,让唐军被我们牵着鼻子走,等他们反应过来时,我们大军已经渡过了汉水。”

安庆绪负手走了几步,决然道:“既然如此,不如两线同时渡江!”

崔乾佑急道:“殿下,两线同时渡江风险太大,如果一线成功,必然会严重分散唐军的兵力,那么另一线渡江就会容易很多。”

“如果渡江失败呢?”安庆绪咄咄问道。

“如果一边失败,那两线渡江同样也会失败,反而会伤亡更多之人,毕竟我们还是一次全面渡江,对唐军防御了解并不充分。”

安庆绪看了他半晌,点点头,“好吧!就按照将军的方案来做。”

三更时分,燕军大营再一次缓缓开启,在江心洲对面,数千名燕军士兵扛着在岸上事先捆扎好的浮桥段向江中奔去,工匠在江边迅速整体连接后,将浮桥推入水中,水流推动浮桥,浮桥渐渐横了过来,在江心洲上的士兵抓住了浮桥,将另一头固定在江心洲上,原本两三个时辰才能搭建好的浮桥,半个时辰就搭建完成。

三座浮桥几乎是同时搭建完成,三万燕军冲上浮桥向江心洲杀去。

这一次是崔乾佑亲自指挥,他考虑周全得多,在大军杀上江心洲后,数千名士兵开始在浮桥两侧打桩,防止再被唐军的船只撞击。

同时也在浮桥上部署了三千弓弩手,专门猎杀水下的唐军水鬼。

虽然繁琐了一些,但这些细节很有必要,这就是一个名将和普通将领的区别,名将更注重细节,往往就是细节决定成败。

江心洲上冷冷清清,没有一个人,分布着大片菜地,但种菜的农民也没有看见,很多窝棚都是空的,原本是种菜农民居住的地方,战争爆发,所有的农民都撤回城内。

很快,三万大军抵达了江心洲的最南面,这里距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