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颜丹霞帮着生产部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个高大英俊的年轻人正透过二楼办公室的窗户,仰望着仿佛近在咫尺,但实际却相隔百多米的造粒塔,他就是这两天被工厂职工们频繁提及的秦今朝。
他是73年的高考生,那一年,曾经短暂地恢复了高考,他幸运地赶上了,但却出了白卷事件,导致高考终止,但高考成绩并没有作废,最后协调,改成了以高考成绩加上推荐的方式入学。他高考成绩够高,政审没问题,又有推荐,便顺利考入燕市化工大学。
他学的是化工专业,也是化工大学相隔几年后,重开的专业。
秦今朝和大化肥最早产生交集,是在大学二年级,也就是1974年。那一年,他作为化工技术考察团中的一员,跟随化工部基建司秦副司长一起,飞往西欧,考察了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四个发达国家的化肥工业,亲眼目睹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还有技术。
作为一个化工专业大二的学生,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具备参加这种规格考察团的资格,但破例让他过来,是秦副司长的意思。他说,年轻人是化工行业的未来,让他们一起走出去,多看看,多学习,了解别国的先进技术,认识到差异和不足,更能激励年轻人的进取心。
在得知自己即将成为考察团成员时,秦今朝就利用学校和家里的关系,找来了国内化肥产业的相关资料来参考。
在这些国家里,他看到了能够日产千吨的合成氨设备,充分认识到,不管是产量上,成本上,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上,都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比人家落后了几十年,如果不能及时追赶,那么两者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而我们的国家,目前还不具备生产这种设备的能力。
而这次的考察团就是为了接下来采购大化肥设备打前站的,但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导致了这个计划的延后,但等到确定会引进十三套30万吨大化肥设备后,秦今朝也跟着激动不已。
后来,他虽然没再参与化肥设备的引进、建设,但全程关注着。
海州化肥厂作为距离首都最近的一家大化厂,他投入的目光更多,但凡化工报上有关于海州化肥厂的信息,他都会仔细阅读,为大化厂建成投产以来的成绩骄傲,也为厂子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心焦。
他76年毕业后,一直在化工部工作,到今年,终于下定决心,申请调职到海州厂,即是为自己事业上的发展,也是为着自己对于中国大化肥的期许。
他至今都记得,自己在看到国外那些先进化肥设备时的震撼,心里头的那种落差、失落,还有心中涌动出来的不甘、报复。
此时的他,仰望着高高在上的造粒塔,耳边听到火车鸣笛之声,满载车化肥的蒸汽火车正在启程。
他在海州化肥厂的事业,也从现在开始,正式踏上征途。
第4章
一个月后,颜丹霞在维修车间见到了被工友们挂在嘴边一个月的秦今朝,
秦今朝在各个车间学习,维修车间是他的最后一站。但颜丹霞这个名字,却是在刚到工厂不久就听说了。
那会儿,他准备配一把办公室的钥匙,便向帮他办理入职手续的薛洋询问在哪里能配到钥匙。
薛洋回答说,厂里没有配钥匙的,需得坐公交车到市里去。他说完,就笑了下,说:“不过,你可以请维修车间的钳工颜丹霞,颜师傅帮忙,我听人说,她有个特异功能,就是徒手配钥匙,不管什么钥匙,她只要拿过去看一眼,就凭着一把锉刀,一根钢条,就能帮你配出来,比原装钥匙还好用。”
秦今朝立时感兴趣,便追问起来,从薛洋那里知道了很多颜丹霞的信息。
比如,她是个女的,而且是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姑娘,没有系统学习过钳工技术,但有天分,又肯钻研,是全厂公认的,水平最高的钳工,就没有她不会修的,她那眼睛,就跟尺子似的,不管是圆的、方的、长条的,打眼一扫就知道长宽高是多少,一点误差都不带有的。
秦今朝听到的奇人异事不少,很相信天赋这一说。他自然没有去找颜丹霞配钥匙,不过这个名字,她的这份本事却是记在了心里头。
等一个月后,亲眼见到颜丹霞,只觉跟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
这时候的她,正戴着口罩,弯腰用砂轮机打磨一个零件。
维修车间主任林玉峰亲自带着秦今朝参观维修车间,介绍每一种设备的名称和用途,介绍每一名工人的工种、姓名。
林玉峰之所以如此重视秦今朝,倒不是因着他是“顶着星星下来”的传言,而是因为秦今朝是被副总工苏淮亲自带过来的,虽然只是聊聊数语,让维修车间配合着秦今朝的实习,但却表明了厂总工办领导们的态度,就是非常重视秦今朝,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康明强他们的猜测十有八九是真的。
总之,照顾好秦今朝,对他没坏处。
“小颜,颜师傅,停一下。”
林玉峰站在颜丹霞身后不远处喊着,然后为秦今朝介绍:“这是钳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