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冷笑道。
他清楚卫青必保公孙敖,霍去病则必然维护卫青。
李家跟卫霍两家已是势同水火。
“同哀。”
霍去病没动手揍李敢,是因为李陵的境遇与公孙敖有关,而公孙敖是他舅父的恩人。
所谓同哀,当然是指李家李广李敢皆死,李陵亡族。
【秦念:是不带霍嬗去,还是不去泰山封禅?】
图穷匕见。
见秦念质问刘彻,李世民以为这是始皇后人不满汉帝效仿始皇帝。
【刘彻:难道朕的功绩不足以泰山封禅吗?】
虽然晚年昏庸,但他是千古一帝。
致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的千古一帝!
刘彻这话说得其实也有一点心虚。
毕竟千古一帝不止一人。
史上唯一一个泰山封禅的是秦始皇,不巧声誉排名正居榜首,略胜于他。
【秦念:你当然够格。】
【秦念:只是自某个昏君跑去泰山封禅之后,这泰山就不能再去封禅了啊,跌份。】
【秦念:所以朕想问问:泰山封禅好玩吗?】
第9章
【刘彻:……】
他还没去,他怎么知道泰山封禅好不好玩!
看着“某个昏君跑去泰山封禅”,刘彻一时间也不是很想去泰山封禅。
后世提起泰山封禅之时,岂不是会将他与昏君并列?
………
嬴政息封禅之心。
那是大秦后世君王定论的“跌份”。
刘秀默默放弃借封禅彰显汉室复兴的念头。
………
李世民错愕,原来秦念不是要阻止刘彻效仿秦始皇?
………
武曌脸色有点难看。
她曾与高宗皇帝共同主持封禅大典。
………
“嬴政、刘彻、刘秀、李治、李隆基……”
赵匡胤历数封禅之帝:“昏君是指李隆基?”
………
朱元璋和朱棣知道秦念所说的昏君是谁。
赵恒之后,作为皇帝的他们丝毫没有要去泰山封禅的想法。
【秦念:说说为什么想去也行。】
【刘彻:朕何时说要去泰山封禅?】
秦念“啧”了一声。
她其实是想看刘彻对“昏君在他之后去泰山封禅”的看法,结果刘彻直接放弃去泰山封禅。
没意思。
但对于剧本中的大汉,少一次劳民伤财的泰山封禅,当然是件大好事。
【秦念:元狩四年,卫家一门四侯?】
【刘彻:朕甚爱仲卿。】
刘弗陵闭了闭眼,有点不忍看。
阿父,你又被秦皇戏耍了。
【秦念:那你这爱有点不保值啊,毕竟三年后卫伉因“矫制不害”被削去爵位,又过四年卫不疑卫登因为“酎金不如法”被削去爵位。】
【秦念:卫青还活着呢,他儿子们的爵位就都被你削没了。】
【刘彻:依、律、而、行。】
这对于卫青来说,却是好消息。
当初陛下欲封三子时,他就在努力推辞。
只是陛下执意如此,他也无可奈何。
在卫青看来,三子无功而封侯,必有后患。
能因“矫制不害”“酎金不如法”这些罪责被削爵,实为大幸。
刘彻一看就知道“酎金夺爵”背后的真相:
将军爱他,才会让卫不疑卫登酎金不如法。
此次夺爵也定然波及许多列侯。
如今秦念将此事提前说出,诸侯必会更为谨慎。
但刘彻想要夺诸侯之爵,有的是办法找茬。
【秦念:不过你确实爱卫青。凡是卷入巫蛊之祸的人,嫡亲的子女孙辈你都照杀不误,其他人更是动辄灭族,巫蛊之祸死了数万人。】
【秦念:唯独卫家,牵扯其中就只死了一个卫伉。】
【秦念:不容易,发癫时你都还记得卫青的好。】
卫伉瞪大眼睛。
“矫制不害”削爵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作为长子,他日后还能袭爵。
两个弟弟“酎金不如法”,也明显是阿父刻意为之。

